捐赠返现、捐赠返利?两部门发布风险提示
近年来,捐赠捐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隐蔽性强、返现返利扩散范围广、两部j9资金转移快、布风打击难度大等特点,险提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捐赠捐赠以“捐赠返现”“捐赠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财”等名义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返现返利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两部合法权益,严重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布风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形象。
为进一步加大慈善领域反诈宣教力度,险提j9提高社会公众识别防范相关骗术的捐赠捐赠意识和能力,近日,返现返利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两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假借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布风风险提示。
以“捐赠返现”“捐赠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财”等名义实施诈骗的险提具体案例
案例一:北京某女士接到陌生电话,称添加客服微信后可赠送小家电,该女士随即添加客服微信,后被拉入刷单微信群,诈骗分子冒充客服、群友伪造返现成功的截图,使其信以为真,随后该女士向对方提供的5家慈善组织账户转账5元至800元不等,且都能正常收到返现。该女士在利益驱使下逐步加大刷单金额,最终被骗69万余元。
案例二: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国家机关名义,声称拥有所谓的巨额资金并计划通过某慈善组织进行捐赠,要求在捐赠完成后以回流或返点形式返还一定比例的现金给指定的“居间人”或利益相关方。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冒用某基金会网站样式、网站内容,通过虚构国家政策文件、制作假冒网站、制作假冒手机APP应用程序、假冒基金会负责人名义进行网络宣讲、假冒客服进行欺骗诱导等方式,以“激励”“返现”“实时到账”等诱惑,在网络上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申购所谓的“扶贫项目”,以公益之名进行网络欺诈活动。
案例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病患者急于获得资助或捐赠的心理,以掌握某基金会“配捐”项目、“投流”项目或“公益理财”项目的名义,辅之给予高额回报的承诺,进行诈骗活动。部分患者前期获得的所谓小额收益,实质上是让患者之间互相转款形成的。受骗人的本金大多通过网贷、借款等方式获得,少则损失几万元,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后期不断加大投入才发现已无法提现。
风险识别防范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慈善捐赠的核心本质在于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任何声称通过捐赠可以获利的,承诺大额捐赠并要求预付费用的,社会公众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因“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而上当受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社会公众在向某组织捐赠前,可以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该组织是否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等信息。面对一些“捐款”链接时,应当加强对相关银行账号等信息的核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慈善组织在接受大额捐赠前,应当核实捐赠人的身份、捐赠来源及资金的合法性。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捐赠人的背景及资信情况,确保捐赠的真实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慈善组织发现被其他组织或个人冒用本组织名义从事诈骗活动的,应当及时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调查,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澄清。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榕
- ·一季度白云边检入出境外国人达126.5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45.7%
- ·泽连斯基证实:乌方收到美国矿产协议草案 内容较之前大不同
- ·国防部批驳七国集团:不要总是想着给人当“教师爷”
- ·清明假期火车票已发售1613万张 车票紧张乘客可候补购票
- ·中国红十字会向缅甸地震灾区提供紧急人道援助
- ·月薪可达2万元 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缺口催生高薪市场
- ·国足战澳大利亚首发阵容出炉:“广州仔”黄政宇出任后腰
- ·疏附农产物俏销羊城,“疆品南下”如火如荼
- ·以高质量监督 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地见效
- ·台军演习假想“2027年大陆攻打台湾”?国台办回应
- ·春节送体贴 慰问暖夷易近意
- ·中国团队报告首次成功将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人体
- ·阴雨上线!广东或将暂别晴天,白天最高气温有所下降
- ·佛山“挥春街” 鸾翔凤翥迎新春
- ·“李嘉诚卖港口”被审查,外交部回应
- ·这个农村社区要建“草根明星录”